日常使用的許多電子產品往往包含多種關鍵金屬礦物,然而這些原材料可能潛藏著一個全球關注的議題——它們是否來自存在武裝沖突和人權侵犯風險的地區?這類涉及“沖突礦產”(如錫、鉭、鎢、金、鈷、云母等)的“爭議采購”行為,已成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商業倫理的重要標尺。TCL科技通過系統性舉措,持續完善爭議采購管理,確保原材料來源的合規、透明與可追溯,履行對客戶、投資人及社會公眾的責任承諾。
在具體實踐中,旗下面板顯示制造公司TCL華星構建了覆蓋“原產地調查(RCOI)、風險評估、糾正機制與過程追蹤”的閉環管理體系。公司制定并發布《不使用沖突礦產聲明》,堅決杜絕供應鏈中直接或間接侵犯人權的礦產來源,并將沖突礦產管理要求納入供應商基礎協議,以明確合規要求,實現責任采購的前置化與標準化。資質匹配且通過評審的供應商,將與之簽訂采購框架合同/供應商基礎協議,涵蓋《不使用沖突礦產聲明》、《有害物質聲明》、《供應商企業社會責任聲明》等一系列ESG基礎協議,2024年已簽署企業社會責任聲明的供應商占原材料供應商數量的83.3%。
為主動管理和抵御供應鏈風險,2024年,TCL華星加入了“負責任礦產倡議”(RMI),并設立跨部門ESG管理組織統籌風險管理與優化。對供應商開展的RCOI調查實現了100%的回復率,最終得出結論:TCL華星的產品或組件中不存在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識別的高風險區域的礦區生產的金(Au)、鉭(Ta)、鎢(W)、錫(Sn)、鈷(Co)及云母(Mica)礦物。同時為進一步追溯明確所采購的礦物來源,TCL華星對供應鏈展開盡職調查*(流程依據為《來自受沖突影響和高風險地區的礦產負責任供應鏈的盡職調查指南》第三版),已有53%的原材料供應商運用CMRT(Conflict Minerals Reporting Template,沖突礦產報告模板)和 EMRT(Extended Minerals Reporting Template,擴展礦物報告模板)完成了沖突礦產調查和風險評估,識別高風險材料并開展分級管理與整改措施,進行詳盡的原材料溯源。對于不符合要求的供應商,公司會依據評估結果采取限制或替代措施,確保采購來源的合規性與可追溯性。
一塊礦石,從開采到成為科技產品的一部分,其不僅承載了資源的轉化與技術的進步,更映射出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責任擔當。在全球化供應鏈面臨日益復雜的ESG挑戰下TCL科技持續完善并落地沖突礦產管控措施,其嚴謹的盡責管理實踐證明了商業成功與倫理責任可以并行不悖,更是向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:負責任采購,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。
掃碼獲取
《2023年TCL華星負責任礦產采購報告》
掃碼獲取
《TCL華星供應商企業社會責任聲明》